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用以裝備煉油、化工產業。隨著我國煉油、化工產業的迅猛發展,我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產業發展迅速。
目前,我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制造業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制造體系,在部分領域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。如由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開發成功國產首臺10500m2高效節能板殼式換熱器和國產首臺100萬噸/年PX裝置10910m2板式空氣預熱器,標志著國產板殼式換熱器和板式空氣預熱器已跨入國際領先行列;由中國一重大連加氫反應器公司用于煉油的 1600 噸加氫裂化反應器、用于煤化工的 2044 噸煤液化反應器均創造了世界蒂1。
但是,我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企業規模普遍較小,缺乏大型龍頭型企業,產業集中度較低。主要生產企業如達利普、哈空調、斯必克(張家口)、藍星(北京)化工機械、錦西化工機械、中石化南京化工機械、無錫化工裝備總廠、張家港化工機械、蘭石煉化設備、蘭石換熱設備、撫順機械、四平巨元瀚洋、四平維克斯、大連加氫反應器、藍科高新等企業規模都不大,與美國魯瑪斯(Lummus)、美國斯必克(SPX)、瑞典阿法拉伐(Alfa Laval)、德國林德(Linde)、德國基伊埃(GEA)等著名跨國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。
目前,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行業的主力軍,其主體地位不斷得到鞏固。2009 年,民營企業大約占據了該行業 2/3 左右的市場份額。外資企業在本行業所占比例不大,但進口產品仍然占據我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市場規模的 20%。
2009 年,全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規模以上生產企業超過 500 家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,中國煉油、化工專用設備制造業總產值為 452.85 億元,同比增長 6.98%,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3.33 個百分點。
2010 年,世界經濟將逐步復蘇,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。中國是全球石化產業發展*快的國家之一。根據《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,到 2011 年,我國原油加工量將達到4.05 億噸。規劃中提出要在現有基礎上,形成 20 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、11 個百萬噸級乙烯基地。
在大規模的千萬噸級煉油基地、百萬噸級乙烯產業基地的工程建設需求支撐下,我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行業將獲得平穩較快發展。預計 2010 年,我國煉油、化工生產專用設備產值增速將會有所加快,增速將在 10%以上,全行業工業總產值有望超過 500 億元。